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题库 作文题库

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_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电子版

zmhk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_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电子版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1.郑州市2014数

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_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电子版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郑州市2014数学四年级秋期北师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目录一样吗

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及教学反思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亿有多大》教案

4.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_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电子版

郑州市2014数学四年级秋期北师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目录一样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 2. 数的产生 3.十进制计数法 4.亿以上数的认识(二) 5.计算工具的认识 6.用计算器计算 7.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 射线和角(一) 1.1 角的度量 1.2 角的分类 1.3 画角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一) 3.笔算乘法(二) 4.笔算乘法(三)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一)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 口算除法 2. 笔算除法 3. 整理和复习 第六单元 统计 1.统计(一) 2.统计(二) 3.统计(三)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1.合理安排(一) 2.合理安排(二) 第八单元总复习 1.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一) 2.总复习——乘和除法(二) 3.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一) 4.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二) 5.总复习——统计图(一) 6.总复习——统计图(二)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目录

       上册 第一章 认识更大的数 第二章 线与角 走进大自热 第三章 乘法 第四章 图形的变换 第五章 除法 第六章 方向与位置 第七章 生活中的负数 第八章 统计 总复习

       下册第一章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二章 认识图形 数图形中的学问 第三章 小数乘法 第四章 观察物体 第五章 小树除法 第六章 游戏公平 第七章 认识方程 图形中的规律 总复习

       第一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资料包》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s/1x9QV8j7V3c0l-5nI5w1bfg

提取码:5zby

       小学数学资料包|小学数学知识汇总动图|小学数学各类体型解题思路|通用版6年级全册数学知识点汇总|通用版5年级全册数学知识点汇总|通用版4年级全册数学知识点汇总|通用版3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通用版2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通用版1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奥数解题思路|(通用版)小学数学公式归纳整理大全.doc|数学题型与解题思路51-60讲.pdf|数学题型与解题思路41-50讲.pdf|数学题型与解题思路31-40讲.pdf|数学题型与解题思路21-30讲.pdf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亿有多大》教案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体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

       2.探究活动范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生活周围的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培养主动、自觉地运用和理解数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2、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纸、实物投影、计算器、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100 000 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读?同学们都会读、写这个数,可是1亿实际有多大,谁能大胆用身边的事物来描述。

       、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亿有多大。(揭示课题板书:一亿有多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通过谈话引入,简洁明快,直奔主题。]

       二、自主探究,培养数感

       1、猜一猜。 

       师: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师生共同猜想)。

       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

       2、操作验证。

       第一步:确定方案

       (1)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教师继续提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1028张呢?

       教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第二步:进行实验

       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分A组和B组进行测量。

       (1)让A组的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2)让B组的学生取10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3)以100张纸为例。

       ①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②问: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问: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学生如不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可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我们教学楼的一层约4米高,1万米就相当于2500层楼那么高。)

       (4)以1000张纸为例。(方法同100张纸相同)

       ①测量高度:约9厘米。

       ②提问引导。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5)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基数越大,误差越小。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取1亿张纸来进行测量,还会不会有误差。)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步: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第四步:表达交流

       (1)小组交流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①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②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3、直观感受

       (1)师: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全国1天大约可节约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3亿粒米又够多少人吃1天呢?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渗透思想教育)

       (2)请10个小朋友的胳膊伸直,手拉手,量一量长度,接着推算1亿个小朋友将手拉在一起的长度。

       课件演示说明:地球赤道长40000000米,1亿个小朋友的手拉起来,围赤道大约要转3圈。

       (3)阅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

       ①1亿张纸叠在一起,比珠穆郞玛峰还要高。

       ②1亿秒的时间约是3年需62天。

       ③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④我国移动电话用量去年已突破2亿多部。

       ⑤1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千克,用载重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教师指出:1亿确实很大,浪费的确严重。但它再大,基数还是1。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设计意图:在应用中巩固方法,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数学日记。

       2、从下面选择你感兴趣的题材开展活动。(也可自定题材。)

       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吨?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附整节课设计意图:

       1亿有多大是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后的一节综合应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一、 重研究方法的训练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以“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为研究素材,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上。“怎样才能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这种思想,学生再遇到像“1亿粒米有多重”、“一亿枚硬币摞起来有多高”这样的问题,便可以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引导学生组织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三、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中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教学思想方法。如一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测量一百张或一千张纸的高度,再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一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以测量,就以测量一本书的面积,在推算一亿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有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一开始上课,我设计了猜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 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有的学生说:“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个房间吧!有的学生说:“大米粒太小,能装满一个衣柜吧!”还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杀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测量,就测量一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稿纸、有的学生准备米粒、或一定数量的1元硬币……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准备的东西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各组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事实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通过实验他们推算出了: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1亿粒大米约1吨重……。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些结果比较抽象,很难想象出来,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学生不禁唏嘘一片。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多王屋的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的感受了1亿的大小。整节课,我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课中我有点遗憾:就是当有学生问用数学书整本数的页数研究的问题,我却说: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我如果再放手一点,让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课应该更精彩,亮点也会更多的吧!就是确定研究方案、载体、方式这一环节没能与学生深入讨论,大胆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研究,今后要多灵变,灵通些,课上得更好些。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1亿有多大》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工具

        教学准备: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一填: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 )

        10个10是( );10个100是( );10个1000是( )。

        1亿是10个( ),100个( )1000个( ),10000个( )。

        2、网络数据: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超过1亿部。

        2005年中国的网民超过1亿人。

        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1亿千米。

        我国的小麦产量一直稳定在1亿吨左右。

        中国移动平均每天可以净赚1亿元。............

        老师:

        一亿到底有多大呢?

        走路的时候就在想?一亿步有多远?

        吃饭的时候就会想?一亿粒米有多重?

        发作业本的时候就会想?数一亿本练习本要多少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数一数。

        1、质疑:出示一大堆本作业本场面让学生直接数疑惑:数不了

        2、解惑:讨论怎么办?化难为易

        问题?数作业本要花多少时间?

        材料?作业本,计时器

        步骤?先测出数1本(10本)所需的时间

        再推测出100本,1000本,100000本。。100000000本需要的时间。

        过程?表格式

        10本 100本 1000本 10000本 100000本1000000本 10000000本 100000000本

        9秒 ( ) ( ) ( ) ( )( ) ( ) ( )

        算一算

        合( )分钟=( )小时=( )天 =( )年

        小结?从现在开始(9岁)要数到18岁才能数完。

        3、试一试

        (二)量一量

        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三).称一称。(小组合作)

        1、问 题

        数出100粒大米,称称大约重2.5克

        照这样计算,一亿粒大米约重多少克?

        2、步 骤

        1000(粒) 10000 100000000

        25(克) 250 2500000

        3、结 论:亿一粒大米约重2500000克。

        4、运 用

        (1)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课后小结

        三、课堂小结。

        1、你知道了什么?(节约从每一粒米开始)每人每天大约吃400克大米,13亿中国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大约够一个人吃( 81250)天?(223 )年。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喜马拉雅山高约88848米,一亿张白纸叠在一起比喜马拉雅山都还高!。。。。。未知的世界等待你去发现!

        2、你学到了什么?(化难为易)

        课后习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请用课堂上的方法和步骤继续研究。并将你收获到知识做成手抄报进行展示。

        板书

        一亿有多大

        研究问题: 难?易

        研究步骤 : 类 推

        研究结论:

        数学是考试的重点考察科目,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 方法 的掌握,需要科学有效的 复习方法 ,同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

        平移与平行

        知识点:

        1、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能够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寻找出图中的平行线。

        补充知识点 :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如何提高四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 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 故事 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 中秋节 ,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2021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好了,关于“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