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考试作文 考试作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

zmhk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的话题吧。1.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范文2.小学三年级数学都学什么内容?怎样才能学好?3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的话题吧。

1.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范文

2.小学三年级数学都学什么内容?怎样才能学好?

3.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4.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5.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6.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大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范文

        #三年级# 导语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范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钟表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件呈现春节联欢挽回的一个场景,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导入新课——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3、关于秒,你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独立观察钟面————-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从而引出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2、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

        ①四人小组合作,两人看分针的变化,两人看秒针的运动。

        ②汇报分针与秒针的运行结果。

        ③小结: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1分=60秒

        三、在活动中体验时间,感知时间的价值

        1、听一听(1秒的滴答声)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长短)

        3、做一做(让学生自由发挥1秒能做什么,即用动作表示1秒)

        4、读一读(1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进行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动

        活动一:当老师说开始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心里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时间,然后坐下。

        活动二:拍一拍数一数

        全班同学看着课件中的钟表,伴随着滴答声,边拍手边数数,在各种感官中具体感受一分的长短。

        活动三:估算一段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长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一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完成。

        汇报:一分钟自己的完成情况。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我会填(课件)

        ①我们上一节课用40()

        ②小丹跑50米用9()

        ③妈妈每天工作8()

        ④从学校到家要走大约20()

        2、我来当裁判

        3、想一想,谁先到家?(课件)

        小兔乐乐: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6秒,小兔悠悠: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8秒

        五、课外延伸

        1、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我国古代计时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自由选题)

        1、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也可以调查身边的人或自己,了解一分钟还能做哪些事情?

        2、记录自己完成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

        3、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安排,形成个人作息时间表。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范文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对时分有一定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知道了1时=60分,但是对于秒学生可能知道的不全面,因此教学时,让学生体验1秒、几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重点:

        1、感知1分=60秒

        2、体验1秒有多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奥运开幕的场景,配音展示倒计时10——1。

        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晚会中的倒计时10——1是表示什么?

        师指明确记算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学生例举(配合,刘翔夺冠12秒91,红绿灯)

        (1)回忆我们都知道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大格,分针走小格,时针长,分针短。)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等)

        (3)课件出示钟面模型验证

        钟面是如何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几秒?(认识秒针及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演示并讲解:秒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秒。

        演示并提问:“秒什从12走到1走过几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3走,走过几大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针走一圈,提示学生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提问:

        “秒针从12出发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针走多少?”

        “秒针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师板书:1分=60秒。

        2、听一听感受1秒钟的长短。

        (1)课件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学生边听边数: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课件再次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声音渐渐减弱到无),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计,觉得到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就睁开眼,对照课件上的钟,看自己感受得准不准。

        3、感受1分钟的长短。

        a、闭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针走一圈轨迹,并配音,声音渐渐减弱到无)

        b、1分钟读短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c、1分钟做数学题

        d、自由体验1分钟做什么事

        4、钟表的历史(介绍“日圭”“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

        分析: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情感目标: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了解数学和价值,对数学产生求知欲,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出了一位航天英雄,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聂海胜)同学们看他来了(出示聂海胜出征时和时刻)这是聂海胜和他的同伴即将出征飞天的时刻,这是几时几分呢?(指生认时间)

        师:在7时35分,聂海胜和队友挥手告别祖国和家人,满怀豪情和信心进入飞船,(课件出示飞船即将发射升空的和时刻)这是什么时间呢?

        师:英雄已准备就绪,飞船要点火升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飞船点火前倒计时录像,30秒准备,20秒准备,10、9……2、1,点火)

        师:在刚才的情景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时、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时间”看似司空见惯,可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用学生熟悉和崇拜的家乡英雄聂海胜作为开课的引子,由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自然过渡到新课题,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时间观念做下铺垫。]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秒。

        师:秒虽然是计量短暂时间的单位,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很大的作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秒呢?(马路上红绿灯、运动员赛跑计时等等)

        [设计意图:数学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找一找生活中的秒,让学生感受秒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秒在生活中有它存在的作用。]

        师:秒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我们用什么来计量秒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各种计录秒的钟表。

        认识秒针,发现秒针的特点。(钟面上三根针中秒针又细又长,秒针走得最快)

        师:观察钟表,说说你能发现哪些有关秒的知识?(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秒针走1小格是1秒)课件展示秒针走1小格,这是多长时间?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1,这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6,这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1走到5,是几秒?怎样想的?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5还多2小格,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6走到11还多3小格,是几秒?

        课件展示从12走到12,是几秒?

        学生活动:同学两两合作,一生拨动秒针,另一生说时间,然后互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重要途径。感知1秒,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通过多媒体展示秒针的走动,认识几秒的时间,让学生互动操作认识秒。多种体验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概念]

        2、认识1分=60秒。

        师:我们已经知道秒会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是几秒呢?

        小组合作:观察钟表,秒针走1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指生说。

        得出结论: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1分=60秒。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自己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观察钟表发现分和秒的关系,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是一项有价值的操作和思考活动]

        三、活动体验,感受时间珍贵

        1、感受1秒

        师:1秒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体验一下。(课件播放秒针走1秒的时间)你有什么感想呢?

        师:1秒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师播放1秒时间,生试做。)

        生汇报自己1秒钟能完成什么?

        师:1秒钟我们眨一下眼睛、拍下手、读一句话等等,那么在生活生产中1秒钟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课件:1秒钟里,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蜂鸟振翅55次,

        植物中生长最快的竹子长10微米

        三峡电站1秒钟可发电2700千瓦时,

        汽车1秒钟奔跑20米,

        神舟六号飞船1秒飞行7。8千米,

        1秒钟里,全球植树造林的面积约1414平方米……

        师:观看了生活中的1秒钟,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2、体验1分钟。

        师:1秒钟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不能小瞧这短暂的时间。那么1分钟有多长呢?我们来体验一下。(师播放1分钟时间的滴答声,生静静观察体会)

        说说自己的感受。

        游戏活动:尝试1分钟记忆词语。比一比谁记得多。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和展示引导学生感受短暂时间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1秒钟、1分钟虽然短暂,但是十分珍贵,是点滴的分、秒构成了时间的长流,只要我们用心,同样可以在自己的学习时间里创造奇迹。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四、联系实际,巩固拓展

        1、小小裁判员

        前不久学校举行了运动会,这是三年级四位男同学50米跑的成绩

        三年级组男生50米跑成绩统计表

        老师想请你们来当小小裁判员,评判一下谁是冠军,并说说你的理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间单位,我会用。

        小华每天睡9个(),每天看动画片30()小亮吃饭用了20(),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小明跑50米用了12(),跳绳10下大约用7()一节课的时间是40(),做眼保健操大约是5()

        3、练习十四第6题,

        填写适合的时间单位:

        4、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时间家庭中的一位小成员——秒,感受到了时间的重要,在这四十分钟里,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升华思维,提高思考能力,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作业:

        ①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②找一找在生活中,1秒可以做些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都学什么内容?怎样才能学好?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E: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教学设计说明:

       1.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旧的条形统计图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或者出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这时候,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起动脑,思考解决的方法,最后引出新课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到每种条形统计图都是因为生活、统计的需要而产生的。

       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统计图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并能联系实际说说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一个承上启下的年级。小学生能不能在五六年级还保持好的学习成绩,三年级这一年十分的关键。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这一年难度会明显比一、二年级加大。学生三年级的数学成绩能否优异,直接影响着未来几年的数学成绩。

下面整理了思维导图帮大家梳理下小学数学三年级所需要学习的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 如何才能学好三年级数学?

1、预习与复习缺一不可

       一、二年级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养成了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到了三年级,习惯需要继续保持不能松懈。每天在作业完成之后要对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强化巩固重要知识点。

       复习完成之后,预习的时候需要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大致的学习方向是什么。除此之外建议可以尝试去做新内容的练习题,而不单纯只是过一遍第二天的课本,除了看还要动手去做练习。

       预习不能单单只停留在课本上,而是要多实践多运用。到了三年级完全可以尝试着去进行课外阅读了。坚持预习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盲目去听讲,也可以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带着问题去听讲,听课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2、注重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内容相较一、二年级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计算能力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到了两位数*两位数的运算。要求有很好的竖式计算能力。几何方面的长方形正方形问题也是重点。很多知识点不能只靠一二年级涉及到的运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了。

       到了三年级,一些应用题已经需要孩子具备很好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数学难度从广度和深度去延伸,所以学生不能只依靠课本上的习题来进行训练。在做题过程中要试着去多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平时要多做题,在练习的过程中寻找做题方法和思路,尤其要多看一些解题步骤。通过解题步骤来锻炼思维能力。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关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3、学会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定期的进行章节复习、单元复习,还有考前复习等等。这个时候归纳总结就很重要了。在完成每一章的数学学子之后,及时的进行总结复习,构建框架图,以便总复习的时候能够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总结也不容易混淆知识点,要能即使的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总结的好就会在复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学好小学三年级数学,除了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数学提供一些帮助。

        文中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5、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估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回顾、讨论、交流,在必要的时候适当予以指导、提示,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通过解决“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测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2、及时总结,促进知识的生成。

        在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之后,教师作以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进行完善。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启迪,更提高了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吗?

        2、估测一下面前的橡皮、铅笔有多长,书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谁估得准。

        3、揭示课题:大家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十分接近,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下估测更长的距离,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先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加深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理解。再让学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预热。

        ⊙联系实际,学习估测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采用的是哪种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等)

        (3)每天上学在路上要花多长时间?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估测的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

        (1)汇报估测结果。

        预设生1:我走200步大约是1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600步,大约是300米。

        生2:我从家到学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地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生3: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

        (2)说一说你喜欢哪种估测方法,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适合用哪种方法来估测。

        3、总结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

        方法一步数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数出从家到学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二时间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长时间,再统计从家到学校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三站点估测法。公共汽车走一站地大约是500米,只要知道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几站地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师小结:同学们的估测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测的时候都知道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然后看从家到学校有几个这样的单位长度,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27页下面“做一做”。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二、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广播操入手,通过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的,加深学生对行列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几个几。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一个小方阵,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三个大方阵,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形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题多解的思维。当然,此时的教师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题的教学,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而其余学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种方法即可。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第三题安排了一题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并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米尺、准备一些有单价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老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仔细观察。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领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唤醒学生的经验。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较合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图意,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再集体校对。

        提问:观察第一组数,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图意,独立完成。从这题的填写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数、小数表示的既可以是阴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教室里课桌的长与宽,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整数、分数自然过渡到小数,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小数和理解小数,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铅笔5角,学生尺8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2、师:你能将商品的价格改写成用元作单位数吗?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提问:为什么8角就是十分之八元?为什么0.8元的小圆点左边要写0呢?那1.2元和3.5元为什么就不写0呢?

        3、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独立填写,集体交流,选择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最常见的小数是商品价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因此,这个例题的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索与交流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几角或者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小数。由于学生大多具有实际体验,因此都能顺利完成换算。

        (三)自学课本,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1、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寻找答案吧。(学生自学课本)

        组织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2、练习

        下面一组数据,说说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1)一枝自动铅笔的长度是1.6分米。

        (2)妈妈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92.5元。

        (4)小名家离学校有3.8千米。

        (5)买2块橡皮要花0.8元。

        设计意图: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适时地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小数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联系实际,应用小数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介绍)

        3、游戏: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会正确的读、写小数。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

        教师指导点播、精讲。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多练习。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开展教学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出示课件)文具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好的,请同学们把这些文具按价格分成两类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自己的分类。

        书包:45元。

        钢笔:3.50元

        剪刀:12元

        橡皮:0.20元

        彩笔:3元

        曲别针:0.15元

        3、引入课题

        象3.50、0.20、0.15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这个小点叫做小数点,(板书3.50、0.20、0.1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小数

        1、试读小数

        师:生活中处处有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请大家读一读屏幕上的商品价格

        教师提问: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让学生完成屏幕上填括号。

        总结:小数的读法。(结合板书的小数学生再读)

        2、你还在那里见过小数?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3、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小数知识,大家想了解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搜集的小数知识图)

        4、小结:看来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用小数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质量和长度等。

        三、探究新知,教学例题

        1、汇报自己的身高

        学生汇报后教师说,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厘米作单位,如果我们只想让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单位,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现在同学们可以自己自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2、自学提示

        (1)仔细阅读课本89页上的例1,想一想,用你学过的知识写出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的数。

        (2)你发现什么问题,在小组说说,并想办法解决。

        (3)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做一做,填一填,完成课本中的括号内容。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交流

        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7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7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3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8米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是3分米)

        6、出示89页做一做,让学生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四、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1、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做完后师生交流

        2、试一试我能行

        学生口答,师生肯定

        五、总结评价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1、题目:小数的初步认识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3)设计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小数的读写法;

        (4)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合理板书。

        4、考核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实施。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写小数,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谈话: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一)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二)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

        (三)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

        (四)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三、巩固练习

        8.64元=8()6()4()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大全

        #三年级# 导语教学计划设计,是水平计划的细化与分解,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以下是 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9人,其是插班生1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1、除法2、年月日3、平移和旋转4、乘法5、观察物体6、千米和吨7、轴对称图形8、认识分数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统计11、认识小数12、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除法:10课时

        二年、月、日:3课时

        三平移和旋转:2课时

        四乘法:9课时

        五观察物体:2课时

        六千米和吨:5课时

        七轴对称图形:2课时

        八认识分数:6课时

        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9课时

        十统计:4课时

        十一认识小数:4课时

        十二整理与复习:4课时

        篇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仍然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继续教学整数的除法和乘法,包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应用这些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首次教学小数,有一位小数的意义、读与写、大小比较、加减计算等知识;还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较大的质量单位吨。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初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继续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较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达看到的形状;教学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平均数的含义,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用平均数描述和分析一组数据的基本状况。联系上面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了六次实践活动。“我们的试验田”是场景型的活动,在试验田场景里提出并解决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运动与身体变化”是专题研究型的活动,用统计的知识与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引起的脉搏和呼吸的变化情况。其它都是操作(制作)型的活动。

        另外,还编排了十多篇“你知道吗”,大致有两类内容。一类是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如划分一年四季的温度标准、大自然和建筑里的对称现象、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只是在地球上的等。第二类是有关数学的历史故事,如我国明朝“铺地锦”的乘法计算、古代和近代测量长度和物重的工具、出土文物上的几何形状、古代表示小数的方法等。这些内容能拓开学生的视野,增多知识,激发对数学与学习数学的热情。编排了十多道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满足部分地区、学生的需要。

        二、教材编排特点

        1、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新的计算问题,产生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现实需要,通过系列的场景情境,让学生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灵感;注意运用实例引出概念和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等概念,运用不同的实例帮助丰富概念。

        2、展示现实情境,借助直观和操作逐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安排由浅入深,可以降低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利于学生逐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安排许多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把具体的感知逐步上升为数学的结论;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教材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注意沟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关于小数的良好数感。

        3、注意数学知识的比较。一是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发现计算规律,产生新的体验,提高计算能力;二是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把握面积与周长的联系与区别,例如,通过拼摆、计算和列表,使学生认识到有些图形的面积相等,但它们的周长却长短各异,反之,有些图形的周长相等,但它们的面积有可能大小不同,这样,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图形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认识便逐步清晰并得到提升。

        4、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都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教材编排时,注意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体验;结合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5、数学实践活动突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应用性。一是强调不同领域数学知识的联系与综合,例如,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后,安排的实践活动“生日快日”,调查里同学的生日,并分别按月份和季度分类整理,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使“年、月、日”的知识与“统计”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综合性。二是强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认识了“千米和吨”以后,安排的实践活动“了解千米”,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有关的体育、交通、天文、地理常识,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千米,并体会千米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三是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了“统计”单元以后,安排的实践活动“运动与身体变化”,始终以研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线,从而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教学建议

        1、要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要准备教具,其他领域的内容的情境的创设、现实生活素材的再现等也要准备教具,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具要准备,每个学生都能准备必要的学具,以便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

        2、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度,不人为地加大教学难度和密度,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反之也然;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反复尝试、练习,不断修正,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合作完成任务。

        3、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策略,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重视学生先计算后验算、检查的要求,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

        4、解决问题时,要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再充分交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5、强化练习的设计,力求形式多样、题型新颖、灵活多变,避免单一、枯燥、重复、机械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在练习中要让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些获得的有关信息,积累感受。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比较,以沟通一些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解决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想的,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教学思考题时,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解答的方法,不要当作例题来教学。

        6、重视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时,既要关注对乘法、除法计算方法等知识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评价,关注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评价的方式多样,把握好评价的时机,旨在引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今后继续学习增添新的动力。

        篇三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2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女生17人,男生19人。学生的年龄均在10岁左右,班里大多数学生天真、活泼、积极好学,关心集体,上进心强。经过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简单的运算方法。能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到不确定现象。学生能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也有少部分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因此,在这学期中我将加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辅导,力求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万以内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万以内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步计算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简单的统计知识。

        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的阶段特征,从三年级学生的现实出发,在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里选择有意义的材料作为教学素材,既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又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学习资源,便于他们主动探索新的学习内容。此外,教材为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活动,引导他们介入活动,开展数学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数与代数。

        (1)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2)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一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3)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4)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1)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经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平均数以及运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教学课件等先进。

奇数和偶数是小学几年级学的课程?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大全5篇

        教学计划设计,是水平计划的细化与分解,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大全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位置与方向、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大全篇2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学生15人,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矗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矗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由于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应制作和收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

        五、教改实验专题:

        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大全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混合运算;

        (2)观察物体;

        (3)加与减;

        (4)乘与除;

        (5)、周长

        ;(6)乘法;

        (6)年、月、日;

        (7)数学好玩;

        (8)认识小数,还有一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 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大全篇4

        本节统计内容已不是学生所陌生的了,那么,在学生再一次接触统计时,给学生呈现点什么?留下点什么?让学生怎样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这是我一再考虑的,这节课下来,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满意点:

        一、重组教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教材的多样化,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实现以教材使用者向教材开发者,研究者角色转变,对于本册教材内容作了修改,书上是通过学生的生日在那个季节来学习统计的,但我考虑到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动画片总会令孩子们流连忘返,所以我抓住这个学生们极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统计教学,把他们带入了极大的兴奋情境中,学生在轻松的、完全没有老师创意的束缚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来,这样既尊重生活现实,又开发教学资源。正可谓: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二、互动式评价贯彻全课

        记得有一篇文章曾说过,中国的孩子受到赞扬实在太少了,而我就要做一个大方的老师,不吝惜对孩子的夸奖,以妹妹小小的花伴,却包含着对孩子的认可与肯定,激励与赞赏,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贯穿整节课的花瓣评比活动实际上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意在既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团结,竞争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中感受评价所带来的学习动力,又可以为学生暗添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内容,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提出:花瓣评比就可以用到统计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真是无处不在,更好地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学生

        学生看动画片以后,让他们去生活中寻找可以统计的内容,我又从其中随机选择一个现场统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发现它,解决它。

        总之,本节课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在生活中找数学,才能鼓励他们更好地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大全篇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三、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学难点

        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

        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奇数和偶数是小学三年级的课程。

扩展资料:

       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偶数可用2k表示,奇数可用2k+1表示,这里k是整数。

       偶数的定义:

       1、在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2、二的倍数叫做偶数。

       3、哥德巴赫猜想说明任何大于二的偶数(双数)都可以写为两个质数之和,但尚未有人能证明这个猜想。

       奇数定义:

       在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奇数叫做单数,它跟偶数是相对的。 奇数可以分为正奇数和负奇数。

       所有整数不是奇数(单数),就是偶数(双数)。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双数),可表示为2n;若非,它就是奇数(单数),可表示为2n+1(n为整数),即奇数(单数)除以二的余数是一。

       在十进制里,可以用看个位数的方式判定该数是奇数(单数)还是偶数(双数):个位为1,3,5,7,9的数是奇数(单数);个位为0,2,4,6,8的数是偶数(双数)。

       在中国文化里,偶有一双一对、团圆的意思。古时认为偶数(双数)好,奇数(单数)不好;所以运气不好叫做"不偶"。

       好了,今天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