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题库 作文题库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_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_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_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

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示例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4.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5.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_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示例

       

        篇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中秋节快到了,三江的月饼师傅正在忙着做月饼,瞧!新鲜的月饼出炉了

        1、(出示9个月饼)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这堆月饼有几个(9个)那么9个月饼最接近几十呢?(10)我们也可以说9个月饼大约是10个。(学生跟读)

        2(出示43个月饼)这堆月饼有几个呢?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吗?请大家估计一下,这堆月饼大概是几十个?教师宣布正确答案43个月饼,43最接近几十?我们也可以说43个月饼大约是40个

        3、那么64个月饼我们也可以说大约是多少个月饼呢?86个月饼呢?

        揭示课题:象刚才这样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大约是几十,这就是估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学习加减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减法的估算

        1、这几天到三江买月饼的人可多了,你瞧!这3种月饼是大家欢迎的,(出示豆沙月饼28元,蛋黄月饼43元,水果月饼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这些月饼大约是几元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约是30元,大约是40元,大约是20元)

        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根据刚才估计的数据,帮老师算算买豆沙月饼和水果月饼大约是多少元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还能象老师一样来提问吗?

        3、四人小组讨论:

        现在方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3盒月饼,你帮老师想想,我带的钱够吗?为什么够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方法一:豆沙月饼大约是30元,蛋黄月饼大约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饼大约是20元,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够了。(板书:30+40+20=90)

        方法二:3盒加起来是95元,所以100元够了。

        方法三:100元钱,买豆沙月饼后,大约还剩下70元,买水果月饼后大约还剩50元,最后买蛋黄月饼,大约还剩10元(板书: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钱,买水果月饼后,大约剩80元,买豆沙月饼后,大约剩50元,所以买蛋黄月饼够了。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准确数估计成几十然后再进行估算,这样计算起来比较方便,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三、练习应用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准备在中秋节晚上举办一个中秋晚会,要同学们报名参加,四1班有39人报名,四2班有42人报名,请问(1)大约有多少人参加这个中秋晚会?你会估算吗?(2)四(1)班比四(2)班大约少几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为了布置晚会场地可忙坏了,晚会计划要做70朵纸花,现在四(1)班已经做好了27朵纸花,四(2)班已经做了44朵纸花,请问大约还要做几朵纸花呢?

        3、刚才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中秋晚会的问题,在数字王国里也要用到估算,请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

        31+5290—1138+39

        请小朋友拿出课桌里的红卡片和黄卡片,如果是大于80就举红卡片,小于80就举黄卡片

        5、国庆节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样安排国庆节呢?是啊,青年旅行社决定在国庆期间组织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为了让游客玩得高兴,旅行社还特别设计了划船活动,这里有3种船:

        大船:限乘42人

        中船:限乘23人

        小船:限乘9人

        现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两条船,可以怎样去租呢?小组讨论交流

        根据小组讨论与交流,设计多种乘船方案

        1、大+中

        2、大+小

        3、大+大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中船呢?50人够坐吗?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种方法,租一条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条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条小船需要租金19元,这3种方法哪一种最省钱呢?(同桌交流)

        请学生用手势表示,说说为什么,大约要花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情境,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因为估算是非常贴近实际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应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估月饼,买月饼,中秋晚会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让学生学会估数。在估算中,估数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课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数数量比较少的月饼,然后出示一堆数量比较大的月饼,让学生意识到当数量很大,很难准确数出来的时候就可以估计一下,从而引出大约,学会将准确数估计成大约是几十。

        2、讨论交流,探究加减法的估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估算。以往的精确计算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负迁移,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买蛋黄月饼和豆沙月饼大约需要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提一提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估算使学生先对估算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老师带100元去买这3盒月饼,带的钱够不够这一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求易思维,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计算比较方便。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用估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中秋节这一主线展开,由估月饼,到买月饼,再到中秋晚会,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2、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在探究100元钱买三盒月饼够不够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连减的方法,也有的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出现了5种方法后,再让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本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在练习环节,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请学生通过举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个别小朋友举错了牌,还有包括后来的租船问题,让学生探讨哪种方法最省钱的时候,有3个小朋友举了红牌,我想这时我应该及时问问他们为什么要举红牌,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现在我这样一带而过,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篇二

       

        教学内容:《统计——生日》(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出问题。(播放生日快乐歌)

        师:同学们今天是淘气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唱首生日歌庆祝庆祝好吗?(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拍手哼唱起来)淘气说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在哪个月份出生的?属于哪个季节?

        生1:我的生日是在6月,是夏季出生。

        生2:我的生日是12月,是冬季出生。

        生3:我的生日是4月,是冬季出生。

        师:到底你们说对了吗?请看大屏幕: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在小组里和你的伙伴说说。

        师:看来,有的同学生日在春季,有的同学生日在夏季,有的同学生日在秋季或者冬季。到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呢?(教师表情疑惑)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意见)

        师: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可难坏了老师,要想准确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已见,想法不一,学生体会到需要统计大家的意见。)板书:生日——统计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用统计的方法来调查我们每个大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师:下面我们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调查。你们想怎样去调查?

        生1:可以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一排,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另一排……

        生2: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个?再让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

        生3:让每个同学在什么季节过生日写在纸上,交给组长进行统计。

        生4:让在春季过生日的伸出一个手指,在夏季过生日的伸出两个手指,在秋季过生日的伸出三个手指,在冬季过生日的伸出四个手指。

        师:看来同学们的方法还有很多。调查前,请小组成员先商量你们打算如何分工调查?

        师: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不重复、不遗漏)强调安静。

        2、小组合作调查,绘制统计图

        教师重点关注需要帮助的或有不同记录方法的学生,并进行评比。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调查完了,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怎样?

        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听调查的结果和小组里的人数是否一样。

        师:其它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的这一小组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大家一起数数统计的人数是否有遗漏。

        (各小组依次汇报)生汇报的时候,老师将每个大组的春、夏、秋、冬出生的人数统计在大表格中

        三、验证数据

        师:这是刚才大家每个大组调查的结果,老师根据你们的统计绘制出这张班级统计图。请小朋友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夏季、秋季、冬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呢?

        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再看一看,今天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非常认真。

        四、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生2: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比夏季过生日的多8人。

        师:如果××同学也来参加我们的统计活动,同学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出生?为什么?

        五、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这是笑笑给我们二年段春季出生的同学做的统计表,你们能根据这个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提出最经典的一个问题考考其它小组。

        师:在我们二年段中,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数排行榜第二多,请你们猜猜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数可能有几个?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调查我们班哪个季节出生的人最多的问题解决了吗?是怎么解决的?

        生:……

        师:对,是大家通过亲自调查,得出数据,再整理制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分析得到解决的,也就是统计出来的。

        师: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

        生1:要想知道在上次考试中,哪一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

        生2:要想知道我们小组每个同学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是多少,也要用到统计。

        生3:要知道全校哪个班级的人数最多,也要进行统计。

        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把统计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点评:今天这一节课,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

        教学反思: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将传统教学中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教后反思: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习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习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例子

        数学教师要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一:《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物体或图形的运动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地区分物体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认识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找准旋转物体的旋转点或旋转轴。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画面上是什么?出示PPT(2、3、4、5、6),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如果语言表达有问题,可以用手势表示。

        2、评价一下小朋友的表现,下面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体运动的照片,你能说出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出示PPT7)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一样的吗?如果不同,请说出它们的不同。

        二、探索平移和旋转现象

        1.、探索平移

        (1)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想一下为什么这样分?(PPT8出示分类情况,从而口头揭示出这些物体的平移、旋转现象PPT9)

        (2)小结:像轮船、升旗、吊车、滑滑梯电梯、 缆车、火车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它们总是这样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物体的平移,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请看:PPT(10)。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平移现象。揭示“平移”。)

        (3)练习: 出示PPT(11),让学生自己判断。 刚才小朋友能正确地判断物体的平移运动。那么物体的旋转运动是怎样的?出示PPT(12)

        2、探索旋转

        (1)出示PPT(13),你玩过这些吗?了解物体的旋转运动。

        (2)分别说说图上的物体绕什么旋转。出示PPT(14、15、16、)让学生指出物体的旋转点。

        (3)练习: 出示PPT(17),请小朋友指出下面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旋转物体的旋转点在哪儿?(巩固旋转物体的旋转点。)

        (4)出示PPT(18)小结:像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面上的指针、小车等它们这样绕着一个点或者一条轴做圆周运动的叫旋转。

        3、寻找平移与旋转

        (1)、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现象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3)、完成PPT(19),你能再用手势表示一下平移和旋转吗?

        (4)、总结平移与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直线移动,方向不变

        旋转: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巩固平移与旋转。

        1、完成课后练习第4、5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6、7、8题。

        四、总结全课

        1、学生谈收获。

        2、总结学生的表现

        3、布置作业(PPT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本第18页的内容。

        (2) 准备12根小棒,18个圆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4.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熊猫分竹笋引入,通过分竹笋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还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学习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小棒。

        学具:每人1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

        请看题目

        1.2组做第一题,

        3.4组做第二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吧!学生汇报结果。

        4.咱们二(5)班的同学真优秀!现在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你们都喜欢动物吗?那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大家真聪明!今天,熊猫贝贝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然后用课件出示)它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想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不知道每盘放几个?你们能帮帮它吗?现在请大家用12根小棒代替12根竹笋,自己动手分一分吧?

        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

        二、新授

        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1)首先,我们看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2)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几呢?(4)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所以12÷4就等于3.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的时候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它数字不变。(齐读两边)

        3.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呢?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师问:谁能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呢?(指名回答)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巩固练习:出示课本第1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18张圆片代替18块饼自己动手先摆一摆,再列出除法算式,指名3位同学板演。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看来大家都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了,也会列除法算式了,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3.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第一题):(1). 开火车,读算式。 8÷4 2 15÷5 3 10÷2 5 12÷3 4 6÷3 2 9÷3 3 (2)请写出除法算式。 6 除以 3 等于 2 。把 20 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4。有1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3人。有9个苹果,平均分给 3人,每人分3个。(3).先说说题目意思,再列算式。课件出示后师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4)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我们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四、今天的作业是小册子:第9页1,2,3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 )个 12÷4 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

        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篇三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

        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

        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情景导入:

        1、请看,这是什么呢?

        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淘气和笑笑送来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币。硬币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呢。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小组汇报)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探究: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

        三、实践应用

        1、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放心地出发了。刚才你们设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有的一定会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堂课什么地方最让你难忘?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下课。

        5.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

       《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龙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恐龙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恐龙。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恐龙的( )面,我看到了恐龙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恐龙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恐龙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三个面的恐龙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数学课本的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恐龙、数学课本,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 摄影展览,连一连:

        小猴子照出来的是:

        小兔子照出来的是:

        2、下面个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4、连一连,并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5、 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观察物体》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想像等一系列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并明确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3、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用观察、比较、实践等技能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对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

        4、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观察,从不同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课件 玩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逐张出示同一张但不同角度的,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

        2、(根据的先后播出的顺序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是一个蓝色的球;储钱罐;小兔子)

        3、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看到什么呢?出题课题

        探究新知

        1、学习第58页例5.

        2、请同学们拿出玩具熊放在桌子上,分小组看看坐在自己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3、交流汇报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4、为什么熊猫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5、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6、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在新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7、汇报交流

        8、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一组放一个,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的形状。

        课题练习

        1、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呢?把是谁看到汽车的哪一个面用线连起来。

        2、出示孙悟空的不同角度的,说一说是他的哪个面?

        拓展提升

        1、课件出题。

        2、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说说他们分别给狮子拍了哪个角度的照片?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观察。

        4、完成68页的做一做。

        课后小结

        1、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2、师生总结:

        a、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b、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板书

        观察物体

        #二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0-31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借助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

        3、培养社会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

        教具:

        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教学新课。

        1、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1松果的个数5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三、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

        2、填一填:P11第3题。

        3、P11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生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4.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

        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对折会重合……

        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

        5、得出名称

        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

        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

        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

        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

        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

        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

        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

        5.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回答与“可爱的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掌握已学过的口诀,进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诀。

        2、能利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

        3、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准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看图提出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长大,它们每天都学习文化知识,希望早点找到妈妈,回到妈妈的身边……

        二、利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一群小蝌蚪离开妈妈太久了,心里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它们在池塘里四处寻找,可是忘记了妈妈的模样,怎么也找不到。请小朋友帮忙把小蝌蚪送回妈妈的身边,好吗?

        1、连一连

        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你们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在岸边向我们招手,表示谢意呢!

        2、比一比(渗透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德育教育)

        (1)谈话:请观察教材中的图,两只青蛙要过河,他们要比一比谁先到达对岸。同桌之间各代表一只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间互相比赛,优胜者得到一个学习小五星,汇报结果,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2)学生做,教师巡视

        (3)汇报订正

        3、算一算

        (1)读题: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吃几只害虫?

        (2)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3)汇报订正

        进行环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三、提高练习

        1、完成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三()  三九()  五八()  ()八二十四

        ()五一十  ()七三十五  ()七二十一  二()十六

        3、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几个就填几个。

        □×□=12  □×□=18

        □×□=12  □×□=18

        □×□=12  □×□=18

        □×□=12  □×□=18

        □×□=12  □×□=18

        □×□=12  □×□=18

        4、完成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2、3、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练习有关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2、3、5乘法口诀的巩固课,教材通过与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熟背下来口诀,并运用到式子中,课堂气氛活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今天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